张晓初,全国优秀教师、果城名班主任、中学语文高级教师,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83级毕业生,任教33年,三十年班主任工作经历,2002 年加盟南充十中,18年来带了6届毕业生,所教05级林帅同学、12级赵扬同学以高分考取清华大学、08级学生袁腾飞考取北大、17级吴松源考取复旦新闻系,多人在高考中取得可喜成绩。
三十年耕耘换的师恩如海
三十年的班主任生涯,张老师坚信德行统一、良性循环才是班级的最好的状态。一名合格的老师应首先热爱教育事业,用“赤子”之心,结合自己品行,用时间和心血去哺育学生。只有老师先合格,学生才会以良好的德行和成绩来回报并检验老师的教学成果。
2002年来到南充十中,低调沉稳的张晓初老师在过去的18里,先后带了6届毕业生。所教学生中08级袁腾飞考取北大,05级林帅、12级赵扬考取清华,17级吴松源考取复旦新闻系,众多学生考入全国一流大学。厚重如山、宽广如海是张老师给十中学子们最深的印象。
以身作则,不言之教
从教三十余载,已获得“全国优秀教师”殊荣的张晓初老师,自己从未松懈过。两鬓泛白的张老师桃李不知几何,各届学生对张老师都有着一个共同的记忆——放学后恩师常坐在办公室里,一手持卷,一手执笔,这种常态成了我们对他最熟悉的印象。有学生曾戏称“如果要问张老师在哪里,张老师要么在学校,要么就在去学校的路上。要么就在整理教案,要么就在读书。”张老师对学习的执着,对岗位的坚守,是张老师教会他们人生的第一课,也是影响他们一生的重要一课。
“一个人要变得优秀,是真的离不开自律。每当你看见张老师在办公桌手不释卷,你自己都特别想要去学习和努力,特别想能够进入到张老师那样的状态之中,像他一样心无旁骛,专心致志的做好一件事。所谓耳濡目染,身正为范就是这样。每当我聚精会神时,就会想起这一幕。”曾获08年南充市高考文科状元的袁腾飞在回忆张老师时说道。
笔耕不辍,博闻强记
乐于学习的张老师,还被学生们称为“用渊博的知识与灵活的头脑为我们筑起通向成功的桥梁。”在他的语文课上,他强调要“突破教材书本的禁锢,全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,培养他们的创造力。”他常向学生传授许多书本以外的知识,强调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,让学生们在活跃课堂气氛中各抒己见,在交流碰撞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。
唯不惧挫折困难,方可行稳致远。在张晓初老师看来,高中是苦读,没有投机取巧和捷径。“学生在成绩上的不足,学问上的欠缺,还是源自于没有彻底吃透知识,心存侥幸注定失败。”张老师说,“高中学习哪里来的捷径?尖子生无一不是肯花时间,肯下功夫的学生。高中的学习唯有苦读,只有具备不放弃、不言败的精神,才能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中,拼出一条血路!”
常思常想,常怀学生
学习道路千万条,务实肯干第一条。“我对学生的要求就是知行合一。知要真知、真学;行要真行,真正付诸行动!只要达到这样的思想状态,并且真正开始实施,那么学生要拼搏出自己满意的结果是没有问题的。”张老师朴实、务实的做事风格让人赞叹。
善于倾听,善于解惑。张老师认为老师倾听学生所思,并竭力为学生释疑解惑是班级管理的支柱。“我经常说,正因为高中学生在苦读,老师才更要肯做学生的良师益友,无论是在学习上指导,还是在生活上关心,都会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注的幸福并积极做出回应。融洽和睦的师生关系,能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情绪场中积极主动的追逐梦想,走向成功。”
在张老师的管理原则中始终有一个真理:教学水平的好坏必须让学生及其家长考核打分。一名姓欧的学生家长在接受采访时,一连用了“好,好,好!”来作为自己对张老师的评价开场白。家长说:“张老师以仁师的涵养教化影响学生。孩子们经常说,张老师虽然很多时候都是严父的形象,表面上望而生畏,但是当真正与张老师谈心时,才能感觉到张老师的关爱和智慧,毫无距离感。那份春风化雨类似被父亲开导和鼓励的满足感。”
光阴流转,授业之恩难忘,尺素寸心,师生情谊弥深。无论是早已毕业的林帅、袁腾飞、吴松源等同学,还是即将迎来高考的2017级8班学生,无疑都是幸运的,在他们身侧,始终有一位“皓首方穷一经,大道返璞归真”的老师相随。经师易遇,人师难得,张晓初老师既是学生求学路上的指引者,更是学子人生路上的领路人。
“如果有一天我不再带班,不再做学生工作,可能我会感到些许的孤单,可能我会觉得我失去了最美的风景!”张老师在接受校融媒体采访时说道。